朝鲜族服饰(朝鲜族的服饰)

3周前

朝鲜族的服饰***民俗的特点

一、朝鲜族的服饰特点

1、朝鲜族的传统服饰以简洁、淡雅著称,色彩偏好白色,象征着纯洁、善良和高尚,因此朝鲜族被誉为“白衣民族”。

2、朝鲜族的民间服饰特色在于斜襟设计,无纽扣,以长布带系结。男女装束有别,男性穿裤,女性穿裙。男性服装短小,裤子宽大,常搭配坎肩,也有身着道袍或朝鲜长袍者。道袍曾是士大夫和儒生的常服,后成为男性外出时的礼服。女性则穿短上衣和长裙,上衣下摆刚遮住乳房,以长长的白布带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结,长裙多有褶皱,长至脚跟。裙子类型包括缠裙、筒裙、长裙、短裙和围裙。

3、朝鲜族的官服是指历史上王公贵族的服饰,根据官位和身份不同而有所区别。其中,冕服是官服的代表,采用黑色绸缎制作,肩部有彩色龙图案,袖口有火、华虫、宗彝等图案。裳则用红绸缎缝制,前部有藻、粉米、黼黻等图案。

二、朝鲜族的民俗特点

1、婚姻习俗:朝鲜族的婚礼通常按照“婚仪”、“纳采”、“纳币”和“迎亲”等步骤进行。婚仪是父母通过媒人商议子女婚事,纳采是订婚仪式,纳币是新郎家送彩礼表示对女方家的感谢,迎亲是结婚典礼,是最重要且最隆重的仪式。

2、丧葬习俗:朝鲜族非常重视丧葬,有自己独特的习俗。过去,朝鲜族多实行土葬。老人去世后,亲人三天内不洗脸、理发,也不准吃干饭,必须穿孝。亲友来慰问,首先在遗体前三叩首,然后与死者亲属相互二叩首。埋葬必须在单日进行,入殓时给死者穿新衣,原衣物则烧掉。三天后进行埋葬。

朝鲜族节日与汉族大致相同,另外还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满一周岁、“回甲节”(六十大寿)和“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朝鲜族崇尚礼仪,注重节令。节日和喜庆日子,饮食讲究,菜肴和糕点要用辣椒丝、鸡蛋片、紫菜丝、绿葱丝或松仁米、胡桃仁等点缀。除了传统节日外,小儿周岁、结婚、老人六十大寿都要举行盛大的筵席,宴请宾客。届时,桌上会摆一只煮熟的大公鸡,公鸡嘴里还要叼一只红辣椒。传统宴席菜肴丰富,造型优美华丽,许多食品要做成鸟兽形状。尤其是祝贺老人六十大寿的“花甲”宴,最为讲究和隆重。

朝鲜族服饰历史渊源

中国的朝鲜族是在东北沦陷时期陆续被日本从朝鲜半岛作为政治移民强制迁徙至东北逐渐形成的一个少数民族。

服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

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我国吉林省延边州,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服装,是朝鲜族人民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的体现。

其文化与朝鲜半岛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

朝鲜族服装呈现出素净、淡雅、轻盈的特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更充实了服饰艺术的宝库。

自三国末期起,贵族男子穿宽大的裤子、短上衣,腰间系腰带;贵族中的女子则穿长裙和齐臀的上衣。

后来,受到蒙古的影响,女子的上衣缩短,裙子上提到腰。

到了15世纪,女子的裙子再度上提,在腋下系定,上衣缩短,与现在妇女所穿的朝鲜族服装相近。

中国朝鲜族在初期,多居于偏僻的山村,服饰的原料以自种自织的麻布和土布为主。

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渗透和近代文化的输入,机织布和丝绢、绸缎等面料开始传入,服饰的颜色也随之多样化了。

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与朝鲜和韩国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不断加强,更加促进了朝鲜族服装的发展。